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常年累月守衛在烈士的陳列館里,他說與英烈相伴是他的驕傲。這位老人是誰呢?我們一起去看看。
這位老人今年68歲,名叫陳金友,因為自己的叔叔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抗擊日寇而壯烈犧牲,自己又參軍當過5年兵。1969年開始在水東村小學任教。1999年,他自從在古竹鎮水東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后,就義務擔負起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陳家祠,這樣一守就是13年,13年里他每天都住在陳家祠里,與英烈相伴每天的24小時,晝夜不舍,即使春節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他都是在烈士陳列館里度過,而他的家在水東村,距離革命烈士陳列館陳家祠僅僅10多里地,他卻一刻也舍不得離開陳家祠,義務守護在烈士陳列館里,他告訴記者,這座祠宇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曾戰斗在抗擊日寇的主戰場上,是古竹地方黨發動群眾抗日的大本營。
古竹陳家祠,坐落于紫金縣古竹鎮東江河畔,建筑面積為1395平方米,是一座古樸典雅、雄偉壯觀、工藝精湛的古祠。 古竹陳家祠始建于公元1882年,也就是清光緒年間,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。 古竹陳家祠更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祠宇。 在抗日戰爭時期,是紫金民眾抗日自衛大隊、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、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等三個革命團體活動的大本營,同時也是中共東江特委、后東特委領導東江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的大本營。 改革開放后,紫金、河源、博羅等三縣的陳氏嗣孫,積極醞釀籌備修復古竹陳家祠。2000年6月22日,紫金縣人民政府發文批準成立“紫金縣東江革命歷史文物古竹陳家祠保護促進會”。通過保護促進會的努力,共捐集資金150萬元人民幣。2001年5月1日動工修復,當年11月17日順利竣工。在修復陳家祠過程中,紫金、河源、博羅三縣的陳氏嗣孫發揮了重要作用,作出了重大貢獻。如今,古竹陳家祠內開設了革命斗爭展覽館,陳列了大量東江人民抗日斗爭和解放戰爭的圖片和實物,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【作者:袁鳳忠 廣東河源市電視臺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】